数字经济与就业
日期:2021-07-01 浏览

  数字经济也称智能经济,是工业4.0或后工业经济的本质特征,是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智慧经济的核心要素。它是人类通过大数据(数字化的知识与信息)的识别—选择—过滤—存储—使用,引导、实现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与再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通过不断升级的网络基础设施与智能机等信息工具,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人类处理大数据的数量、质量和速度的能力不断增强,推动人类经济形态由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智慧经济形态转化,极大地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优化配置效率,提高产品、企业、产业附加值,推动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同时为国家后来居上实现超越性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随着互联网用户数量持续高速增长,中国数字经济在2003年-2012年间迎来了高速增长期,新业态不断涌现。截至2012年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4.2亿,首次超过台式电脑成为上网第一终端,这表明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2013年中国互联网行业进入移动端时代,中国数字经济迈入成熟期。除经济增长外,数字经济也在推动就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一是吸纳就业能力提升,二是进一步防范结构性失业风险。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数据,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领域就业岗位达到1.91亿个,占全年就业总人数的24.6%。其中数字产业化领域就业岗位达到1220万个,产业数字化领域就业岗位达到1.78亿个。

  从发展趋势看,数字经济将对就业产生以下影响:

  一是数字技能成为基本就业技能。

  知识和信息是数字经济的关键生产要素,信息技术是数字经济的基础技术支撑。因此,在数字经济条件下,数字技能成为与听、说、读、写同等重要的基本能力,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能够对电子文档、电子表格、数据库、多媒体等数字信息进行制作、储存和管理,并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解决工作中的相关问题已经成为一名合格劳动者的必备素养。不过,近年来我国技术人才数量增长缓慢,统计资料显示,具有数字技能等高技能的人才稀少,且行业分布极不均衡。

  二是就业方式越来越弹性化。

  数字化技术使得个体和企业只需要宽带连接就可以在在线平台上交易商品和服务,企业的边界逐渐模糊化。企业组织的平台化成为数字经济的典型特征之一。

  企业组织的平台化打破了传统的稳定捆绑式的雇佣关系,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内容、雇佣期限等更为弹性化,人力资源市场的供求关系更富有弹性,择业和创业更自主灵活。数字化使劳动者可以跨越时空限制,远距离获得工作机会,就业门槛降低,就业创业边界逐渐被消弭,形成基于平台的就业和创业的新途径。从劳动者人口特征来看,平台模式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为“三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女性、流动人口等就业特殊群体也提供了公平、灵活、甚至更高收入的就业机会,拓宽了劳动力市场半径和就业渠道。

  阿里研究院在2017年发布的《数字经济2.0报告》预测,在未来的20年之内,8小时工作制将会被打破,4亿劳动力(相当于中国总劳动力的50%)将通过网络自我雇佣和自由就业。

  三是就业机会发生巨大变化。

  一方面,数字技术和数字产业的兴起,势必要对传统产业和原有的就业岗位造成冲击。例如,机器人的应用导致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工人失业,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导致大量实体门店关闭,引起成千上万的终端零售人员失业,网约车和共享单车的兴起冲击了出租车司机的工作……世界经济论坛曾在《2016全球人力资本报告》中指出,全球将会有700万个工作岗位在2020年消失,现在上小学的孩子有65%最终将从事现在还不存在的全新职业。世界银行发布的《2016年世界发展报告:数字红利》认为,在未来,中国有55%~77%的就业岗位容易因技能含量低而被取代。

  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及其相互融合也会催生出许多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继而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互联网/电子商务、计算机软件、IT服务等数字经济行业近3年来一直是我国人才需求最多的十大行业之一,其中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近3年一直稳居第一。2017年,阿里电商平台创造了超过3300万个就业岗位,阿里巴巴新零售平台内容电商从业者已经超过100万人,2118个淘宝村创造了超130万就业机会。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滴滴平台获得过收入的人数达到2108万(含专车、快车、顺风车车主、代驾司机),其中393万是去产能行业的从业者,还有133万失业人员和137万零就业家庭在平台上实现了新就业。

  四是产业就业结构和区域就业结构受到显著冲击。

  数字经济对就业结构的调整变化造成了巨大影响。从产业就业结构来看,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第三产业的就业比例将持续上升。得益于数字化信息技术广泛而深入的应用,第一产业将进一步提高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水平及农业劳动生产率,随着机器人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更多的农业劳动力将会被农业自动化释放出来。在第二产业,传统制造业就业规模将持续降低。除了由机器替换人之外,在“人工智能+制造”条件下,人机交互方式将再次升级,大幅提升制造业生产率。在第三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与高端生活性服务业所吸纳的就业规模将显著增加。与此同时,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向生活性服务业的全面渗透,推动了养老医疗、体育健康、旅游文化、教育培训等高端生活性服务业的兴起,服务需求的大幅上升拉动了就业需求的显著增加。

  除了产业就业结构的改变外,数字经济的发展应用也会引起区域就业结构的调整。从短期看,较快的技术变革速度和下降的生产成本会促进产业的区域转移,新一轮产业集聚更容易在率先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国家和地区产生。从长期看,随着“工业4.0”的扩张和拓展,工业生产将由后发地区逐渐向科技研发水平较高而生产成本较低的发达地区转移,在产业体系重构的同时,劳动力区域结构也随之重新调整。数字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失业率会显著低于其他地区。

  对学生朋友而言,面对疾驰而来的数字经济时代,顺势而为,调整职业生涯规划,制订合适的就业策略,是保障未来更高质量就业的关键。

  首先,要结合实际找准职业定位。从目前对劳动力的需求情况看,数字经济就业岗位不仅面向高端人才,对中等教育或者义务教育的劳动者也呈现强劲需求。以技术类岗位为例,高到架构师、算法工程师等年薪五十万以上的岗位,中到数据分析员、软硬件测试员、开发工程师等年薪二三十万的工作,低到网页设计、美工等十万左右年薪的职业均存在大量就业机会。非技术类岗位更甚,网络销售、网络经营、电商客服、短视频审核、数据标注、网络直播、网约司机、外卖骑手等等工作,不仅需求旺盛,就业灵活,薪资也不低。另据统计,与数字经济相关的兼职招聘中,近71%的岗位无学历要求,87%的岗位无工作年限要求。因此,数字经济不是高级人才的专利,合理定位,任何人都能分一杯羹。在职业定位时,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行业。目前各行各业都需要数字经济的相关人才,但上海薪资最高的还是金融业,其次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相对而言,居民服务业,餐饮住宿业薪资较低。当然,薪资和就业门槛一般成正比,所以,是挑战高薪还是积累经验,要视个人情况而定。

  其次,在提高专业技能“硬实力”的同时,莫忽视态度、沟通、写作等“软实力”的培养。从数字经济相关岗位招聘要求来看,其对从业者的“软实力”同样重视,包括积极主动、抗压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责任心、逻辑能力、创造力、执行力等等。表明较多数字经济相关岗位工作内容复杂强度大,要求高合作多。需要从业者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才能胜任具有挑战性、创造性的工作。

  再次,即使是专业技术能力,在凿一口“深井”的同时,莫忘了也凿几口“浅井”。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一大批技术已经逐步由行业内技术创新走向融合创新,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形成“互联网+X”的经营模式。产品和业务范围迅速扩展,相应的也带来就业需求的结构性变化,呈现出技术就业向融合就业转变的特征。区块链技术是典型代表。其凭借分布式存储、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公开透明等技术优势,被越来越多行业探索及应用,也由此极大增加了对于复合型就业人才的需求。何况如今“斜杠”青年已不是什么新鲜词,多凿几口“井”,利用业余时间灵活就业,亦是数字经济时代提高收入的常用方法。

  最后,虽然数字经济创造了大量机会,但并不意味着就业更加容易。恰恰相反,数字经济时代的就业竞争更为激烈。其原因有三:一是工作从线下转为线上,就业形式更为灵活,也意味着应聘成本的降低和竞争人数的增加;二是当就业和创业的边界被模糊化后,劳动者要寻找更多的“任务”养活自己,这就需要更积极主动的态度来拓展就业渠道和人脉;三是数字经济时代的高速发展同样意味着职业的生命周期也会缩短。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